贺知春跪坐窗前,对镜贴花黄。她看上去约莫二十有余,肤色通透,那远山含黛眉下的一对眸子,罕有的清亮。
贺知春的十年,闲得连窗外的柿子树上结了多少颗柿子,都数得一清二楚的。为崔九郎想出几种做鱼的方法,对她而言,算不上什么难事。
崔九显然没有被小娘摸过头,一时之间竟然有些红了脸,结结巴巴地说道:“你……你做什么呢?男女授受不亲,南蛮子就是不知礼。”
大庆人均分食,便是家宴,也是一人一张长案,摆满了盘盘碟碟的,崔九端坐在左首,穿着一件圆领窄袖袍衫,他看起来有些不苟言笑,眉头紧锁着,身旁还坐着一个约莫三岁左右的小儿。
贺知春一愣,原来崔九在这个时候就已经知道她的乳名唤阿俏了。
更何况,她原本就喜欢下厨,吃鱼更是能一解乡愁。
贺知春刚进屋,崔九郎的母亲便迎了上来,摸了摸她的手,见有些微微发凉,忍不住唠叨道。
贺知春的父亲贺余行二。贺阿爷吃够了不识字的亏,便砸锅卖铁也要供儿子门去私塾。贺大伯那时钱没有凑够,给耽误了,到了贺余这里,年成好了起来。
不夸张的说,崔九的母亲待她,比她的亲生母亲待她还要好上三分。若非有她手把手的教着,护着。贺知春便只能用巴陵人最简单粗野的方式来避免自己被吞得骨头渣子都不剩了。
贺知春走着,尚未进屋便听到屋子里头的贺知秋又在咳个不停了。她自幼便患有气疾,常年与药罐子为伍,而一胎而生的贺知春却壮得像条小牛犊子。
“大家,那可是崔九的孩儿?”
崔九张开嘴,吐出一口血水,然后摸了摸自己的头,手上一片鲜红,他的眼神顿时锐利了起来,“你如何得知我名讳?你是谁派来杀我的?可真够蠢的,居然派了个重若千斤的小娘,妄想压死我!”
“我的儿,你最是不耐寒了,怎地不多穿些?可是不喜阿娘先头给你送的白狐狸皮子?九郎从长安带了紫貂,再不成你阿爹新得了条大虫……”
她乍一进门,贺知秋便停下了手中的绣花针,“阿姐,你怎么又去爬树了?才做的春衫又划破了,仔细阿娘骂你。”
哪个贱人敢暗算某!想他崔九打遍清河,横扫长安,却在巴陵这么个南蛮之地,阴沟里翻了船。
八岁那年接晨露啊!那不是她与崔九孽缘的开始么?她往树下看了看,果不其然,看见穿着一身红衣,正在树下逗猫儿的崔九。
什么此生唯阿俏马首是瞻,这天底下唯有阿俏能做崔九妻,崔九是一把锋利的剑,阿俏就是崔九的鞘……
几乎是一瞬间的事,贺知春突然觉得包围着自己的水全都不见了,她睁开眼睛一看,自己正坐在一棵大树上,手中还端着一个陶罐。
贺余过了解试之后,便娶了启蒙恩师的女儿赵氏,赵氏得了一女二男,长女贺知诗,大郎贺知书,二郎贺知礼。
“啊!崔九你快松开口!”贺知春疼得眼泪都快出来了。
郑氏看着她的模样,叹了口气,正欲回答,就见崔九牵着那孩童走了过来,唤道:“阿俏。”
她与崔九相识于巴陵,相许相知。清河崔氏簪缨百年,又岂能容忍她这样一个小吏之女进门当宗妇。崔九却力排众议,非要娶了她。
北地人多不喜食鱼,觉得它刺多肉少,一个不慎便被刺卡住了。但是崔九因为在巴陵待过,最喜欢食鱼了。
她一愣,自从嫁了崔九之后,她便再也没有爬过树了,世家宗妇一言一行都要优雅,怎么能做这等粗鲁之事呢?那么,她是回到了自己小时候?
&要欺人 发表了帖子
“崔九,你莫要欺人太甚。”贺知春冷冷地看了他一眼,甩了甩衣袍,一转身大踏步的走了出去。
贺知春透过铜镜,看着身后的贴身侍婢青梅,摇了摇头,“罢了吧。”
大庆人均分食,便是家宴,也是一人一张长案,摆满了盘盘碟碟的,崔九端坐在左首,穿着一件圆领窄袖袍衫,他看起来有些不苟言笑,眉头紧锁着,身旁还坐着一个约莫三岁左右的小儿。
青梅难过的低下了头,每年年节,是娘子最难堪的时候。整个宅子里的人,都盯着这儿,揣测着崔九郎之意。
若是当年的贺知春,一定会一巴掌扇在他的脸上,叫他有多远滚多远。